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综合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工作动态

    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6/11/21编辑:赵倩倩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1、自分会成立以来,我们建立了规范的分会工作机制。加强了分会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了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学会章程为依据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了分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促进分会进入标兵分会的行列。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分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本年度我们认真组织学习有关社团工作的文件及相关政策,提高分会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及管理水平。

3、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功能。分会在工作中积极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和总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学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信息化功能。把握学习、交流、合作机遇,使学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发展的平台。

(二)加强科普宣传和科研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工作。

1、加强网站建设,为会员及决策部门提供有益参考。为了让会员充分了解学会工作,扩大促进会在产学研交流合作方面的影响力,增强广大科研工作者、会员的凝聚力。为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决策部门和会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总会的支持下注册、设计、建设、完善了产学研分会官方网站,连接相关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的科研协作网络和共享数据平台,实现科技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建立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利益共享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共享服务,有力地营造了产学研交流合作的环境与氛围,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打下基础。

2、认真开展科普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活动。我会通过组织中国科学家论坛活动,面向社会征集所需的科技成果,征寻科技成果的合作者,在科学家论坛期间广泛开展科技成果展览,项目路演,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举办境内外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合作者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洽谈活动。承担了部分企业组织实施的科技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还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3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大力推进产学研交流合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中国科协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导和促进我国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我会组织专家先后深入到辽宁东联集团、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济南帅哥集团、福建万缘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四川南充民营企业家协会、广东伴你行物联网孵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实地考察调研座谈,就如何将产学研工作纳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以及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风险共担、成果共有、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个关键,着力解决新产品开发和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交流、指导、协调和服务,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了产学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营造学术氛围。

1、组织召开了“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927-28日,我会承办了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本届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论坛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陈至立,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家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齐让,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张文范,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吕新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子彬,著名科学家陈佳洱院士、栾恩杰院士、孙永福院士、朱高峰院士、刘大响院士、侯立安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刘德培、匡廷云、陈士林、徐銤、严陆光等两院院士,侯云春、张景安、何传启、徐洪才、孙永福、王治国、杜晓山、邹力行、苗耕田、张一平等知名专家出席大会,同时出席大会的还有来自全国各行业的1000多位科技管理者、科技专家、企业家。会议举行了院士论坛,2016科技创新成果展演,科技创新创业资本论坛,院士专家与科技创新创业精英恳谈会,2016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技术交易合作对接洽谈会,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分享联谊会、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多样、注重务实的活动内容,旨在为与会代表深入了解各个领域最新科研成果,进行科技成果交流与转化合作。中国科学家论坛的规格、规模、层次、品质以及影响力正在逐年扩大,在推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2、组织召开“第十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中国教育家大会秉承“为中国教育家成长呼风唤雨”的宗旨,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先后得到了国内外众多著名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以及首都各大院校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是我国教育界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适应,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培育具有我国优势和特色的优质教育,提升各类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为创新型国家战略和双创战略提供创新人才支撑。第十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定于2016112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将围绕“互联网+时代: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新路径主题,邀请国家有关领导人、相关部委以及首都知名院校的领导专家出席并做主题报告。大会期间还将结合谋局教育‘十三五’规划,强化基础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线,举办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专题论坛、媒体高端访谈、优秀成果展览展示活动、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2016创新人才培养典范宣传表彰等活动。通过内容充实、形式多元的系列活动力求为参会嘉宾提供顶级的教育盛宴、丰富的合作机会和最具价值的人脉资源。

2016年促进分会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党和国家及总会对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产学研合作组织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工作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需要促进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更需要得到主管部门和总会的大力支持。

二、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年。在新的一年里促进会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产学研合作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从产学研合作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方面努力探索在新的一年里,促进会要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争取上一个新台阶。要把握好自身的功能定位,力争在扎扎实实地做好“三个服务”方面取得新成效。促进会是以促进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基本宗旨的国家级民间社会团体,作为一个新型社会组。其基本功能定位,就是“三个服即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为推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把关心支持、致力于未来研究和产学研交流合作的专家学者,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或在读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发展成为本会个人会员;符合入会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申请成为本会团体会员增补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建立促进专家委员会,努力探索服务社会的模式和方式提升促进会“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在新的一年里,着力破解“合作”难题,做好“促进”文章。当前由于体制、机制、政策、利益关系等多方面的原因,产学研三方还不能实现有效结合。促进会将在这方面设立专题,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理论研究。积极申请中国科协等部门软科学研究项目。召开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沙龙,探索建立长期、紧密、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模式,找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积极配合“十三五”规划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为各级领导部门建言献策。

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会将紧密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把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促进会的重点任务。

  继续做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建设加快促进会网站升级和更新工作,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为企业服务的模式。举办系列企业技术创新专题会加大为地方产学研合作服务力度组织到地方调研和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把重点放在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上。

组织召开系列产学研合作论坛、会议等,在科协年会和会员日期间争取申请举办经济发展与产学研合作学术专题研讨会。在今年“两会”期间举办产学研界学术沙龙。筹备承办第十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以及第十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积极参与举办中国农经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等等。为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促进会成立以来,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势头良好。 2017年将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创造良好的工作局面,促进会作为一个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的集产学研、政资介、商贸用于一体的高层协同创新互动平台,将致力于办成一个企业离不开、政府信得过、行业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社会团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交流合作促进分会

〇〇六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