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产学研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产学研研究>>产学研研究

    厉以宁:创新驱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六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6/10/9编辑:赵倩倩

编者按:2016年9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做了精彩演讲。本文是经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编发此文,旨在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厉教授对创新驱动的真知卓见,在企业发展中主动融入创新驱发展大势之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下为演讲全文整理:

  20世纪过去了,20世纪在一百年当中,经济学俗语流行最广的,并且现在还在用的是什么呢?全世界公认是创新。创新一般认为是企业家的事情,但不能离开科学家、发明家,这是两个过程。重大发明是科学家的事情,是实验室的事情,但企业家的任务在哪里?就在把科学家的发明引进到社会经济当中来。有的科学家可以兼企业家,但一般科学家和企业家是分工的。

  在谈到创新的时候,我们还应该了解另一个概念,人们提到创新,实际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制度创新,另一部分是技术创新,这两部分是不一样的。制度创新跟技术创新的区别在哪里?制度创新的收益跟成本是不对称的,而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收益实际上是均衡的。举个例子,如果搞一个制度创新,成本可能是无限大,为什么成本会无限大?就因为有冒生命的危险,在某些情况下就可能有专利,收益、制度创新是没有专利权的。可以举一个中国的例子来说,1979年以后,中国农村有了家庭承包制,家庭承包制是个制度创新,改变了人民公社的生产生存模式,合作社当时也是冒风险的,中央肯定了它的产业合作。它的收益和成本是不对称的,它没有专利,所以承包以后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去参观的时候,发现人可以吃饱肚子了,但房子破破烂烂,也没有路。为什么?他们只知道种粮食。后来有了一栋楼,后来他的马路谁帮他修的?是江苏张家港帮它修的。我们学了你们的经验,我们搞乡镇企业富了起来,你们没有搞,你们还是种田,所以还是穷。技术创新不行,技术创新的成本,货币投入和时间投入要花时间,投出一定量的货币,但如果成功以后它的收益就有了,它有专利权。专利权可能是在若干年内都有专利权,所以,这就是制度创新跟科技创新的不同。



  我们谈到这个问题,光谈企业家,如果没有发明家和科学家是不行的。所以,这里一定需要二者的结合。二者的结合有了平台,我们就找平台,没有平台企业家和科学家怎么把你的好发明通过拿到我这里来,推到经济当中去呢?这就是我们当前的模式。创新是要冒风险的,科技创新也要冒风险,因为最后它的生命是事后才有的,它的利润率是事后才有的。所以冒风险,一定要懂得在市场经济中如何逃避风险,躲避风险,这个是每个人、每个企业家、每个搞创新的人都应该注意的。举个例子,讲个故事听听看。有两个人在森林里相遇了,他们都在森林里游走,忽然听到老虎叫。老虎要来了,怎么办?一个人就往前跑。第二个人不慌不忙坐在地下,把鞋脱了,换上运动鞋,那个人叫快跑,老虎要来了。他说你跑有什么用,老虎跑的比人快。那你换鞋做什么?只要我跑的比你快就行了。所以,人要知道,市场上要冒风险的,但你要有各种办法来回避风险。

  企业家最大的功能是什么?刚才讲了是引进发明创造,把它引入经济领域,使它产生作用。经常在教科书里举的例子,一个是盘尼西林。科学家发明了盘尼西林后,没有想到怎么带到市场中去,它是在医院里能救人就行了。但企业家知道这是一个最有力的发明,于是盘尼西林发明后有赖于企业家的推广。这里有一个重点,市场是可以创造的,没有市场创造市场。在MBA课程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大家听听看。一个生产木头梳子的工厂找了四个推销员来,你们各带样片去推销梳子,指定了到和尚庙里去推销梳子。晚上第一个推销员回来了,就问他,你销了没有?一把没有销掉,和尚说我是光头,要梳子干吗。你等等看,第二个推销员。第二个推销员回来了,你销了吗?销了好几十把。你居然在和尚庙销了几十把,什么经验?我对和尚说,梳子梳头是第一功能,梳子还有其他功能,木头梳子经常用来刮刮头皮可以明目、清脑、美容、养颜,还有这么好的作用,就销了几十把。第三个推销员回来销了好几百把。为什么销了那么多?我到庙里仔细考察一番,在庙里考察的时候,看到香客很多磕头,头发上沾了香灰,身上沾了香灰,我就去找方丈了。您的香客多虔诚,您要多关心他们。我怎么关心他们?你每天早上每个佛堂前面放几把梳子,梳子又便宜又能给他们梳头,又是功德。第四个推销员回来,销了好几千把。你怎么销了那么多呢?我直接找了方丈,有人经常给你捐钱,有人给你送礼,你办事要打通关系,你要有礼品回赠给人家?什么礼品最好,木头梳子是最好的礼品。方丈笑了,谁要木头梳子?你把木头梳子的两面刻上字,正面把庙里最好的对联刻上,反面写几个字,“日行一善,积善为本”,佛在心中,人家当做纪念品就留下了。这就是说,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创造关键在哪里?增加产品的新功能。

  我们哪来那么多新的功能?很多产品是新功能增加了销路。你们现在用的手机和十来年前用的手机完全不一样,它多了很多功能。所以,市场是可以创造的。产品增加新品种,旧产品增加新功能,这就是市场可创造。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创新主体是谁?创新主体是企业。有些发展中国家,也包括日本、德国,当初大工业化是政府投资,因为企业家少,企业家没有多少钱,但这是暂时现象。真正到了市场经济,政府是引领、帮助、支持企业家创新,但主要靠谁?靠企业家。企业家能够发现利润在什么地方,企业家是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有眼光,他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盈利的机会,这是潜在的盈利,他发现了。第二个条件是他有胆量,你光说好,但不敢投资,怕冒风险,别人敢去投资。第三个条件要有组织能力,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的能力,这不是简单的事情,这是当初教科书上写的。这三个条件,第三个条件是不够的,生产要素重组过去是对的,现在不够了,现在是信息社会,现在是信息量的重新组合,对每一个企业信息量的重新组合,这是企业家的前提。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

  对现在的企业家来说要打破从前的看法。从前有一句格言很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在经济学普遍认为这不够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者能成功吗?如果你的思路不改变,你的方法还是旧的,想法都不对的话,怎么失败也不会成功。所以,唯一可能,成功是成功之母。你必须大胆的创新成功,小成功积累为大成功。所以,这些观念都告诉我们,怎样能够把创新搞好。
       第三个问题,融资要寻找新方法。普遍企业家都说融资太难,这是事实,融资的确很难。但融资能不能找到新办法,这是需要探讨的。最近在国外和中国渐渐开展的PPP模式,第一个P是政府,第二个P是私人企业,第三个P是合作。现在的承包制已经变了,和过去的承包制是不一样了。承包过去是要抵押物,这个可以,但这是不够的,现在是政府找人来承包。承包不以工程完结为结束,而以经营一段,你不但要承包,你保证在建成以后再经营一段,经营一段以后,企业就改成股份制企业。政府来投资入股,银行贷款转股了,私人企业就投资了。这种PPP模式我国现在正在开始使用,在国外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了,这就给我们融资带来很大的好处。

  社会企业,这个名字没听说过,其实在19世纪英国就开始有了,现在美国、欧洲都用社会企业。什么叫社会企业?就是它的性质上就标明了,这个行业是非盈利性的行业,它可以赚点钱,但利润是有限的。而且不以分红为目的,赚点钱主要是公益事业。国外的养老院是社会企业,它讲养老院可以赚钱,但赚钱是用于发展养老院,它是公益性的。比如医院,美国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是社会企业,可以赚钱,但要投入到医院的发展上。所以,这些情况都有新的途径。

  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正在起变化。我们对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应该有这样的想法,现在国内的保险公司正在进入养老事业,好现象,但一定要注意,凡进入养老事业的不盈利为目的,公益事业,社会企业。中国也在搞社会企业,但中国社会先立法,因为中国的环境你不立法就乱了,它就以这个为名义乱搞了。先立法,这样我们对当前的经营问题就有信心。

  第四个问题,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最好的方式之一是科技。这怎么说?我们先从英国谈起,英国工业化开始,劳动力从哪里来?农村来的,农民不种田,到城里来,夫妻是分居的,外国人认为夫妻分居是最不行的。夫人要进城没有职业,男的进城主要是干粗活,妇女也进城了,没有职业。家里生活很困难,男的钱也不多,促进妇女就业怎么解决?发明了缝纫机。每家租一个缝纫机或者买一个缝纫机就可以工作,替人家做衣服、绣花边,很多工厂也进缝纫机招女工。所以,大量人口就业是利用了当时最新的科技,这就是缝纫机带来了重大的突破。



  到了工业化中期的时候,就业问题怎么解决?用电。电刚出来的时候,小企业小老板吓坏了,要用电了,我们还在烧煤,还在用驴,我们还竞争得过你吗?结果电很快普及了。普及以后大量的小工厂就起来了。举个例子,像小工厂要帮助修理一下你的车床,它怎么来的?就靠电。所以,电带来了大量的就业,这就出现了蓝领中产阶级。到西欧国家,蓝领中产阶级从哪里来?是用电了以后形成的。用缝纫机解决了妇女就业,用电形成了蓝领中产阶级。

  到了工业化后期,信息化时代,网络。网络增加了很多就业。举个例子,在中国一个网上购买就引起了上千万的送货员,送货员在全国成为大的就业场所,所以,就是这么解决。
  第五个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因为真正经济发展是无声无息的。1979年农业开始承包的时候,当时还有争论,慢慢才推广,有的地方就不采用。过了几年,无声无息的就变了,大家回头一看,我们的经济已经发展了一大步,怎么发展了一大步,就是利用承包以后劳动力增加乡镇企业起来了,农民搞养殖了,鸡鸭鱼肉有了,粮票肉票全取消。再看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无声无息的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出现了个词,叫做92派。什么是92派?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原来在体制内工作的一些年轻的,有学历的,又能干的出来办企业了。所以,是无声无息在变。

  现在中国正是在变化,中国现在的几大变化。一大变化土地确权,这是中国现在的一大变化,因为农民有了产权了。不久前我带了政协的调研组在浙江嘉兴考察,因为那个地方的土地确权经过了试点验收了。我们去看看,一进嘉兴的那些乡,人根本走不进去,全是红的,什么放炮的,农民说这个炮仗是农民自己家里掏钱买的,放那么多。收入很快就要提高了,他们嘉兴市政府土地确权前,嘉兴城乡人均收入之比3.1比1,确权之后是1.9比1,主要是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收入为什么提高?第一,务农的安心了。因为我的土地没有人来圈占了,我的房子也不能撤掉了,你要征用先和我谈,我同意才行,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增加了。第二,土地也流转了,去打工的人多了,田总有人种,田谁种?安徽人来种,浙江人自己去做生意了。我的家乡是苏北扬州,那里的田谁种呢?是苏北人种吗?扬州靠江边,扬州的农民不种田去干吗?到处搓澡、捶背、修脚,这个钱多。所以田总有人种,但土地在确权。

  现在又在进行户口一元化,这是件大事情。中国这么多年,农民为什么进城后不能融入到城市社会?两种户口,这个问题现在开始发生变化了。一元化是什么方式?两条路走,大城市采取积分制,学历多少几分,来到城市多少年,有什么专长,立过功没有,受过奖没有,等等积分,积分了以后入到市场上这种方式。因为上海人很紧张,为什么上海人很紧张,上海人制造业的工人是外来人口,来了二十多年三十年了,但是家属跟他本人都没有户口,浙江就把他挖走了,你这里不行,到我们那里去,专门给请去了。如果这些人全走了,那上海的制造业怎么办?结果就想出了积分制,现在积分制在全国大城市都推广了。农民怎么办?分区推进,一个区一个区的搞,农民新农村盖的房子不够,工农服务倒退,城乡保障,区域一体化,这样就有条件改为新社区了。改为新社区就属于城市市民,这个变化大了。所以,我们要认真地考虑,中国未来的变化是靠人无声无息的改革。走了一段,这个改革的步子这么大。



  第六个问题,作为一个企业家,作为一个发明家,都应该有超前思维。随便举个例子,今天的就业是不是在变化?现在大量的就业是合同制,不要办公室,不要厂房,我给你订合同,我帮你完成软件接入,现在就业都是这样就业,和从前不一样。还有2050年,你想那么远干吗?30多年,2050年我们经济是什么样子?很难想象。人的身上还带了钞票吗?没有人带钞票,不用带钞票。要不要小汽车?有两种观点,一种就是以方便为主要小汽车,接孩子、上班;另外有一种人显示自己的阔气买名牌车,但大多数人都不要买车,手一招车就来了。这就是变化,那个时候农民干什么?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一元化的户口就是把农民做成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现在有家庭农场,过去没听说过的,中国哪有,美国、加拿大才有家庭农场,中国现在有了家庭农场主,家庭农场实际上是中国农民的希望。现在是新兴消费,做企业的懂得,消费在变,他们知道最优选择是没办法做重大的,你购物的最优重大的在书本上,实际上你的次优选择。举个例子,特别是女同志想买个裙子,你的最优选择就是带个笔记本,到了这家店,全北京大牌公司都在,你要里挑。所以次优选择,过得去就行,次优选择就是又推翻了从前的经济学的角色。平时你去买针,我到了售货员那里说我买针,最坚韧的,你自己挑,拿起第一根针看看行不行,第二根行啊,次优选择。
  这样的话,社会都在变,这种变,企业家和发明家都应该有超前的意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