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产学研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产学研研究>>产学研研究

    李桂华:引导科技工作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16/5/9编辑:赵倩倩

李桂华,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营销理论、企业间营销、品牌营销、金融保险营销。

  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科技工作者可持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保障。总体来说,科技工作者对家庭生活状况总体满意,社会生活目标明确,消费生活方式健康,闲暇生活较丰富。同时,科技工作者存在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有待改变:

  一是科技工作者普遍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损害身体健康。科技工作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包括:熬夜、误餐、久坐或久站、作息不规律等。调查显示,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科技工作者中普遍存在。如48.1%被调查的科技工作者熬夜,30.4%存在误餐现象,47.3%久坐或久站,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作息存在不规律的现象,作息完全规律的只有9%。生活作息不规律对科技工作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了不良影响。存在熬夜现象的科技工作者,达到健康水平(包括健康和非常健康)的比例为64.1%,而按时休息的被调查者中,这一比例达到72.5%。此外,经常加班的科技工作者达到健康水平的比例为59.5%,按时上下班的科技工作者这一比例为73.2%。

  二是时间分配上过度向工作倾斜,陪伴家人时间少,影响家庭和睦。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每天工作时间平均为9.17个小时,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比例为38.7%。每周陪伴家人的平均时间为19.6小时,陪伴家人的时间每周超过48小时的占26.32%,每周不高于4小时的比例高达19.2%。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男性不同,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庭上,女性科技工作者每周平均陪伴家人的时间为21.3小时,仅比男性多3个小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被调查者每周陪伴家人的时间与其家庭的和睦程度是显著相关的。也就是说,较少的陪伴家人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和睦程度。

  三是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生活中仍被工作问题困扰。很多科技工作者将工作带到家里完成,“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形成“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的不良状态。调查显示,16.1%的科技工作者在节假日里常做的事情是“工作或思考与工作相关的事情”。在闲暇时间或节假日内所做的事情,14.8%属于工作范畴。男性在闲暇或节假日期间仍被科研难题困扰的比例为36.2%,女性为27.6%,被绩效考核压力困扰的比例男性为32.4%,女性为33.4%。不同年龄所面临的工作困扰内容及程度不尽相同,45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更关注职业前途和收入;45岁之上则把更多的关注力放在科研难题、课题/项目申请以及论文发表方面。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科技工作者生活和工作良性循环,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倡导科技工作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首先,用人单位可以开展相关的健康讲座,鼓励科技工作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用人单位应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相关的健康福利保障。科技单位应组织科技工作者进行定期的体检,以便定期监控自身的健康状况,尽早预防或者治疗。由于不同科技单位性质的差异,对于不同性质的单位,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二要鼓励科技工作者尽量将工作与休闲分离。在意识层面上,应引导科技工作者树立适当休息是为了更有效率工作的理念。工作与休闲分开,工作时注重效率、专心致志;休闲时尽情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乐趣。

  三要提供更加灵活的休闲时间,倡导健康休闲方式。单位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性质,提供恰当的休闲方式。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在减少每次休闲时间的基础上适当增大工作间隙休息的频率,即尽量避免科技工作者过度的持续性高负荷工作;单位也应鼓励科技工作者适当放松和休闲,尽量避免长时间加班。例如,可以在工作区域附近安装健身设备,保证健身可以随时进行;简化假期批准程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以及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尽量鼓励科技工作者适当休假,批准其休假申请,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时间。(数据来源:科技工作者生活方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