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
综合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新闻动态
王革出席第三届未来与发展大会并作特邀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12

9月26日,第三届未来与发展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未来产业学院院长王革,出席了第三届未来与发展大会并做《培育未来产业 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特邀报告。

000.jpg

王革教授在报告中指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生产力的跃升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新产业,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里的新产业就包括未来产业。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新技术进入群体迸发的活跃期,技术创新加速催生大量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事关一国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争夺,是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重要方向,具有“先行者优势”。

萧条期,尽管经济形势不佳,但技术创新的潜力仍然存在。培养能够适应并推动技术变革的人才变得尤为重要。教育系统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继续投资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未来的技术革命做好准备。

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过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培养了一批能够胜任新兴产业需求的技术工人。这为随后的经济复苏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创新教育政策,政府成功地将危机转化为培养未来技术领导者的机遇。例如,公共事业救济计划(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和国家青年管理局(National Youth Administration)等项目提供了大量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帮助数百万年轻人掌握新技能,适应工业需求。

复苏期,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催生了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大幅增加,教育和培训体系需要快速响应这种需求。

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典型的复苏期。美国通过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崛起。高校和研究机构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加强科研投入,培养了大批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支撑了这一颠覆性技术的迅猛发展。例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等顶尖高校通过加强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科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

6005.jpg

王革认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在,“知识大爆炸”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带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增长的速度愈来愈快。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根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的结果:知识总量1750年到1900年,每150年翻一倍;1900年到1950年,每50年翻一倍;1950年到1960年,每10年翻一倍;1960年至1992年,每5年翻一倍;到2020年,每73天将翻一倍。

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中说:“今天出生的小孩到了大学毕业,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至4倍;当这个小孩50岁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将都是在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

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兴学科,催生新兴技术及产业。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绘制的《世界科学结构图谱》分析,从2002—2015年世界科学研究交叉融汇的程度持续扩展,具有高融汇程度的世界热点研究领域数量在10年间逐步增加,从121个扩大到最新一期的232个。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各种风险加剧。全球力量由西向东转移,大国博弈加剧(主权意识加强、中美),反全球化(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加剧,民粹主义高峰(净财富:2007年1%=33.8%,2019年0.1%=90%)。全球各种风险快速酝酿变化,多方向、多领域,经济领域各国由“向外看”转为“向内看”,政治领域各国政府重回保护主义。抵抗衰退越来越难,用创新实现突围。

美国的打压遏制和竞争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大外部变量。美国将我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试图最大程度挤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对我国科技创新进行打压封锁和战略遏制的态势逐步升级。中美科技领域已出现局部“脱钩”态势,军民—民用、产品—研发、科技产业链剥离、投资与资本切割、人才与科研基础条件限制、组建新联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联盟封锁(巴统、瓦森纳安排、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清洁网络计划、人工智能全球合作伙伴组织、排华十国技术联盟)。竞争态势日益强化,美国终于迎来与中国“斯普特尼克时刻”,强调大政府和产业政策。

6004.jpg

王革指出,发达国家大力布局未来产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能源部(DOE)宣布投资总计超过10亿美元的科研投资计划,用于在美国范围内建立12个新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5G通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以确保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

2021年5月5日,OSTP《未来产业法案报告》:高级计算,先进材料、制造和机器人技术,先进的下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电池技术、生物技术,网络安全,绿色产品/清洁技术,植物遗传学/农业技术,隐私增强技术,量子信息科学/量子计算,纳米技术,半导体/微电子技术等领域。

2018年,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在数字领域中赶超中国和美国,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塑造欧洲数字未来》,以发展和部署欧洲自己的关键能力,从而减少欧盟对关键技术的依赖,维护欧洲技术主权。欧盟启动总额10亿欧元的量子技术项目。

2019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加强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提出集聚资源打造欧盟在“互联、清洁的自动驾驶汽车”“氢技术及其系统”“智能健康”“工业互联网”“低碳产业”“网络安全”六大价值链上领导力。

2019年11月,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发布《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综合报告》,绘制“科学技术发展下社会的未来图景”,明确智能社会、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等16个重点研究的未来技术领域。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体系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等10大创新标志性产品。到2025年要形成“一批+6百”的目标体系,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6003.jpg

王革认为,未来产业是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的特点,在主导全球经济增长、引导人类社会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的产业,同时,还是知识技术更加密集复杂、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产业。当前处于萌芽期或产业化初期的产业形态,是赢得未来发展先机、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和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将塑造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科技格局。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特点一是前沿技术驱动,二是不确定性,三是跨界融合,四是先发锁定。

政府在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政府在未来产业的人才培养、研发投入、市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此外,在未来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技术转移转化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构建体系化能力,培育产业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加快培育基地和载体建设,打造创新集群。推动未来产业的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推进产业链构建和集群化发展。推动创新联盟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场景,启动示范应用工程,拓展典型新技术应用。

营造开放产业创新生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探索互利共赢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各国和各类科研机构平等参与国际合作。加快人才培养。

加快产业和技术人才培养。围绕未来产业的培育,统筹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科技领军人才、交叉学科人才。加大人才培训,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金融、法律等方面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未来产业技术基础

围绕长板补短板,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筑长板”就是指有些技术我国率先进入“无人区”,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以及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我们要及早部署研究,探索交叉和前沿,建立技术长板,争取竞争优势。“补短板”就是解决未来产业发展中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强化应用导向基础研究,应用牵引、突破瓶颈,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形成科技解决方案。比如,当前的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和数据库等领域。(完善技术发展的知识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三、创新未来产业组织模式

遵循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特征,加快未来产业新型组织模式建设。2021年1月,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的《未来产业研究所:美国科学与技术领导力的新模式》的咨询报告。提出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先进通信网络”五大未来产业,每个未来产业研究所应聚焦五大未来产业中至少两个产业领域的交叉点推动创新,通过多个相关部门的紧密协同,形成一条将实验室科学发现转化为产业领域实际应用的清晰途径,进而实现国家和所有参与投资者的高效率回报。

鼓励未来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批面向未来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服务业平台,推动未来产业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业化。北京建立了AI、量子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合作。

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未来产业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成为各国培育未来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拜登政府投资1800亿美元升级美国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力争使美国成为气候科学领域创新和研发的领导者。英国计划投资创新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5G网络战略、全光纤宽带计划、太空港计划等,还将建设国家太空测试设施和小型卫星。韩国2019年集中建设一批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中心、5G网络等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科学研究基础设施,解决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原创能力。二是加强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如,如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中心、5G网络、太空测试设施和小型卫星数字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未来产业提供新服务。

五、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创新链的评价方式(分类评价、教育、人才、项目)

六、把握未来产业发展阶段特征,加强预测,超前谋划

Copyright ©2024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中管共创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