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
学术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究成果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型人才动能
发布时间:2024/9/2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高水平人才为支撑,事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

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

相较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并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它是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新质生产力的“质”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是创新,其关键在于质优,本质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为其鲜明特征,显著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展现了其独特的本质属性。新质生产力的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其是建立在数字时代科技的根本性质变、颠覆性创新以及革命性进步的基础之上,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擎,以产业升级为导向,旨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是生产力变革发展的具体领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兼具高科技、高效能、高标准、高潜力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

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好不好”的问题日益凸显,客观上提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的新目标、新要求。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就是要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齐头并进。供给侧要以创造需求为目标,一方面新需求激发新供给内生驱动力,撬动生产力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基于新质生产力创造出的新供给能够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创造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高需求,激活市场供给活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真正形成供需的动态平衡,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型人才支撑

以新质生产力的以上特征为参照,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依靠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高科技”为其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需要依托创新型人才。新质生产力,新在科技创新,能够真正变为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具有高智力性、高综合性、高时效性、高增值性和高渗透性等特征,高科技的发明创造要靠全方面、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近年来,我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科技取得关键性突破,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都与我们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举措关系密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引领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拔尖创新人才,如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支撑。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的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型人才来推动。未来产业会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产业主导权的关键,我国要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谋篇布局,积极培育未来产业。这就需要面向国家战略要求,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培养能够探索前沿未知、从事技术创新的领军人才。当前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正逐渐照进现实,得益于我国主动发掘颠覆性技术、培养前瞻性人才的重要安排,需要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创造高质量供给的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型人才驱动。当前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以供给侧“提质增效升级”促进供需关系高水平匹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能够驱动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的高水平、高效率转化,因此要坚定不移向创新人才要核心供给力,着力造就能够创造高质量供给所需的专业化、特色化、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不断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 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用好创新人才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做好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服务等工作,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优势转化为滔滔不绝的高质量发展胜势。

一是要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求,加强培育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规模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给青年人才更多挑大梁、破难题的机会,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以“人才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的发展优势。

二是进一步优化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围绕未来一个时期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引得进、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创造“人尽其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是人才”的发展局面。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完善薪酬制度、设立奖励基金、提升晋升机会等措施,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力要素活力,更好地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提升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我国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更好地推动传统生产力更快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作者简介

魏传光,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Copyright ©2024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中管共创文化发展中心